Saturday, December 8, 2018

美国打工度假WAT 1.0 英文 & 金钱

还有四天,就是我从美国回来马来西亚的第二个月了。在这期间,无论是和朋友们聚会还是和旧同事再次一起工作的时候,他们都会好奇我一些在美国的事情。所以,我选了3个最多人问我的问题来答(可是这篇只写了两个,因为好累哈哈哈哈)

第一:英文沟通

1. 我能明白他们说什么吗?在美国有什么沟通障碍吗?
2.他们的英文和马来西亚有什么不同吗?
3.为什么在那里四个月我还是没有美国腔?

 
*其实你要适应的不是美国腔的英文,而是来自各地的都在说英文但是不同腔发出来的英文
(照片显示四个来自不同国家都在用不同腔的英文沟通却很开心的相处ing)

认识我的人知道我的英文不差,但也不是特别好,尤其是发音方面。由于很少用英文与人沟通,有很多认识的字也因为很少应用所以不能发挥正常,甚至发音不对而闹成一些笑话。

首先去美国之前你必须面试。第一个是在你选了意中的工作后(工作性质会注明这份作需要什么条件的英文:有四个: Intermediate, Upper intermediate, Advanced, Fluent),会通过skype与老板面试,第二个则是在美国大使馆面试申请VISA。我个人觉得如果能通过这两个面试,就可以证明普通的英文沟通能力是没问题的。毕竟这两个面试官都是标准的美国人,是在用着他们自己的语言与你进行面试,完全不会因为你是马来西亚人而降低自己的英文用词来应征你啊。当然面试前多练习会更好,我觉得对于英文没自信的人,就要相信勤能补拙,而且一定要像我一样,英文不好更要厚着脸皮说话。我面试前,找了英文特别好的朋友替我练习发音整整四个小时啊。

在美国,其实刚开始的确有点难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毕竟马来西亚是campur-campur Lojak slang,我们有自己马来西亚的音,偶尔带点英国的偶尔带点美国的。但是久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沟通上其实80%是没问题的,20%不明白的时候就当笑话胡闹胡闹一下还是挺开心的。不明白的时候不要"huh?huh?",要说"Sorry, again?"。这样比较有礼貌而且证明你想听多一次让他重说,要是真的不明白就说"Sorry i don't understand"。如果你一脸懵"huh huh"的,他们可能会感觉不舒服。

美国有些词和马来西亚用的不一样,所以可能会反应不过来,不是英文不好只是文化不同。入乡随俗,去到美国我建议学会他们的词(下面会列出来),他们的打招呼方式这样会比较有利。如果可以就先上网学一下,那就不会像我一样比较笨拙,都是去了美国才知道才学的。沟通上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还是那一句,重点在于自己敢不敢说,敢不敢踏出一步与人进行对话吧。都去到美国了,还有什么是不敢的?

不一样的词比如说:

华语: 美国 vs 马来西亚
厕所: bathroom/ restroom vs toilet/ washroom
手推车: shopping cart vs trolley 
脚踏车: bike vs bicycle
纸袋: bag vs plastic 
付钱: check out vs pay 
泳衣: bathing suit vs swimsuit/ bikini 
更衣室: changing room/ dressing room vs fitting room 
的士: cab vs taxi
地铁: subway vs train 
垃圾/垃圾桶/丢: trash/ trash can vs rubbish
辣椒酱: hot sauce vs chili sauce
番茄酱: ketchup vs tomato sauce 
*(在美国tomato sauce是用来住意大利面的酱,不是我们用来点薯条之类的番茄酱)


然后有些词是因为在那里才有卖的才会发生的所以在马来西亚的我们才不懂
(可能是我不懂啦):

药单: Prescription 
在美国去了医院看病医生会开药单给你,你必须自己去Pharmacy买药,所以药单这个词我也是因为这样才懂得。 

圣诞球: ornaments 
这是用来摆设圣诞树的圣诞球。

足球: football vs soccer 
在美国,有soccer和football。两个都是足球但是是不一样的足球。在美国,soccer就是我们马来西亚看见的圆圆的足球,就是我们在马来西亚说的football。可是在美国,football是椭圆型的。

在这里用餐吗? Dine-in
在马来西亚我们都说:" Having here or take away?" 。在美国他们不问having here,而是用dine-in。

超级台风 Hurricane 
在北卡,每年都有hurricane。Hurricane和台风不一样,因为他比台风来的更疯狂,所以就是超级无敌大台风。 

*其实还有好多,但我现在想不出。

至于美国腔这问题,我只能说可能我本身英文就不好,所以不会有啦。但是如果你本来就英文好的人我觉得真的有机率会带着美国腔回来吧。比如说,我本身说华语比较多,所以当我和中国人每天一起相处时,我大概不需要一星期就完全带有中国腔了。这推理合理吧。


第二:钱

1.我为什么能那么有钱,到底花了多少钱去美国?
2.我带了多少钱回来马来西亚?
3.我赚了多少钱?旅行花了多少钱?

在还没说我一切花费之前,我先必须澄清这些数目只是依我个人的消费习惯,不代表所有去美国打工度假的人,还是看你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及态度了。

去美国之前,我总共花了RM9440+美金500$(这五百美金是去美国前必须带去的最低金额),所以大约是RM 12,000吧。RM9440是报名费,面试,申请SERVIS,VISA(中介会替你办的,给钱就好),还有来回机票(机票价钱看你飞美国的哪里还有再靠一些运气咯)的总额。在机票上,我算幸运的。我去美国的北卡是美国的最东部,比起靠近马来西亚的美国南部会比较贵一些。但我买来回机票是只花了RM3250,真的很便宜。但是买来回机票真的要考虑清楚几时回哪里回,不然像我一样后来改机票又加了RM500,那就亏了。当然RM9440不包括去美国前必须买的干粮之类的。

至于我哪来的钱,RM9440是用我自己的钱,打工存回来的啊还有一部分是靠PTPTN我没乱花存下来的。美金500是我和姐姐借的(我一回来马来西亚就还了),因为我真的用我全家产去的,银行省不多钱了。干粮和生活用品就我妈和姐姐男友赞助。

这笔钱,我是说去美国前就得花的钱,我称为Capital资本吧,是绝对可以在三个月赚回来的(就算只打一份工也可以的,但是旅游就必须比较省吧)

我在美国打两份工,收入会比打一份工的来得高一些,但也比较幸苦比较累。同时,我打两份工,我室友也打的两份工,但是我们的薪水是有差的,我的低多了。所以在美国选对工作很重要。我室友的工作在餐厅,有小费收(在美国,在外吃饭给服务员小费是礼貌),自然就高了许多。我一天两份工作,总共打13个小时的工作,三个月半以来的总收入有大约7000美金

我花费比较高,吃得蛮好的而且有时候也让自己去餐厅或快餐吃,所以我大概一个月花300美金,打工以来花了大约1000美金。所以扣掉生活费还是赚了6000美金。我有认识的朋友一个月可以只花100-150美金的,但是就真的吃的好省。我呢,就觉得来到美国好不容易,打工也好累,为什么就不能善待自己呢?所以无论是薯片或者一星期让自己吃一次餐厅,我都对自己蛮大方的。

接下来的6000美金,我本来是对自己说只花4000美金游美国一个月,带2000美金回国就好。结果,旅行太嗨,不小心就花了大约5200美金。如果有时间,才再详细的交代如何花了那么多钱。大概人来疯,旅行特别挥霍,想玩的就去玩,想吃的就去吃就这样。

*我最爱的墨西哥餐,善待自己^^

*我最爱的零食,善待自己^^

所以我带多少回来马来西亚大概心底有数了吧,就别再问我了(哭)。为难还那么多人以为我赚了好多钱回来,但没想到我的确是赚了可是同时也花了啊。算了,至少没遗憾了啊,钱可以再赚,美国不一定能再回去了(眼泪擦擦)。这绝对能说服自己再花点钱,哈哈哈哈

写的有点累,下一篇再继续回答

第三:美国 

1.我在哪一州打工?
2.旅行时我到底去了多少个州?最喜欢哪一个州?



我最近新开的部落格: https://imholidayee.blogspot.com/ 
欢迎追踪,以后旅游文章都会分享在那里。





Friday, November 30, 2018

22122017 另一篇旧文章

前天收到了n公司人事部的电话叫我准备去面试。N公司是我梦寐以求想进的公司,如果能成功向市场部门的优秀人士学习的话就太好了,虽然只是叫我去面试但还是很紧张很兴奋,所以我当然毫不犹豫答应了。电话盖了后马上也收到他们的邮件,里面是一些我必须准备的资料。结果一转身我就被学校一堆堆的报告忙得给忘了!

邮件中有份表格,上面需要一张头像,还没拍呢。需要的备份也还没复印(我最近的记忆力真的倒退到一个点,大概脑细胞都被报告杀得片甲不留)。我的面试在早上十点半,地点离我家有点远,早上交通阻塞加上自己不熟悉那里的路,所以大概九点就得出门。昨天上课到傍晚才放学,相馆都关了,心里真的很着急,只好在面子书上问网友开到晚上或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店的相馆有哪间。幸好最后有人介绍了我一家在北区的相馆,但他也不确定九点前该店开了没。

一大早心情战战兢兢的,心里已经开始在盘算该用什么借口来回答为什么两天的时间都没办法把那么简单的头像给拍了。驾车的时候不断祈祷,保佑相馆有开啊,我发誓我不再那么糊涂了。我找了停车位把车停好就冲去相馆,天啊还没开!心里在想完蛋了完蛋了,还是得冷静先去复印要用到的履历备份。

复印完后还是不甘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又往那间店走去,还真的是非常幸运,走了什么狗屎运,相馆竟然开了!看见安哥的时候我就超级兴奋的告诉他幸好店开得早感谢他啊。安哥回答我说最近学校放假比较闲,才比较早开,要不然这时候我真的没办法拍照了。老板很细心,拍照时都很注意我的容貌表情(虽然最后我的表情还是很怪哈哈哈哈),他还会告诉我坐式要直头往哪摆笑容要自然点(当时只知道我很紧张)。

拍完照后,在选照片和等照片的同时,老板告诉我这里附近的小学中学的班级照毕业照都是他们包办的,难道我不认得他吗?我说不认得,有脸盲,有时候自己的好朋友换了发型稍微打扮我就不认得他了。他就问我以前小学中学读哪一间啊。我说就这里附近啊,小学是南区华小,中学是增江北区。他说哎哟,那以前我的班级照都是他帮我们拍的啊。他这么一说,再看看他的脸,好像顿时觉得他真的很脸熟!好像突然很多回忆从我的胃翻滚去我迟钝的脑袋慢慢浮现(为什么从胃部?我也不知道哈哈哈哈)。

以前读书时期,其中一件让我期待的事就是拍班级照了。如果刚好是不喜欢的课堂,那根本就是太爽了,因为拍班级照就会至少剪掉了一堂课的时间。班级照首先都必须排高度,从矮到高再矮,像一座山。我每次都自觉性的走去中间,因为本身蛮高的。拍的时候,都会特地想和自己的好朋友排在一起,希望摄影师不要把我们拆散。

老板也和我说现在要找相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所有的东西都电子化了。不知不觉,照相馆已经陆陆续续关闭,他认识的同行好多都已经撑不下去了,恐怕再过个三五年相馆就要被淘汰。他继续说,现在人啊都用手机拍照,只存在电话电脑而且还有电子相框,哪里还需要洗照片买什么相簿的。除此之外,就连我们做身份登记啊,车驾照或者是护照都不需要自备照片,相关部门都会有电子相机当场替人民拍当场就马上有了。会来相馆拍照的都是我这些去面试的,或者申请visa的,要不然就真的一些依然热爱照片的人了。他感叹说,可是一年里又有多少人会申请visa呢?生意不好做,他也在边缘死撑而已。我马上说,那我下次来你这里拍!我快要申请visa去美国了。

再闲聊多一会,话题就谈到了她女儿,她现在在吉隆玻工作薪水如何等等的。只可惜,我赶着去应征。不然我想他一个人,在相馆,还能和谁聊啊?离开时,心里默默想,以后要拍照我一定要回来这里拍。

其实电子化这回事,可以说造就了某部分也毁了某部分。我这个人特别喜欢抓在手里,可以收集,可以看可以触摸的东西。所以本身就不太喜欢电子化的东西,也是个电脑电视手机白痴等,难为我这个生在这电子时代的了。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日记写在书里,什么提醒之类的也记录在簿子里,照片也特别喜欢洗出来,放在手机里电脑里感觉一个病毒就可以一秒钟不见,电话的Apps少到极少也不常更新,有好多都不会用。我也不喜欢网上购物,喜欢到店里试了再买;也喜欢买书,曾经有人介绍我网上看书,可以省好多位置,可是心里很抗拒;大学时候大家在网上传来传去的作业,我读得懊恼,别人觉得特别方便我却觉得好麻烦,结果还是自己去书店给复印出来了,还是拿在手里可以在纸上涂鸦的感觉特别踏实。

其实看见了这位老板,我还想起了好多人。想起在Pulao Pangkor旅行时,经营茶室的民宿的驾出租车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年轻人早就离乡背井去城市了。心里有时候特别难受,好吃的茶室应该很快都被那些不好吃的咖啡馆给替代了吧,又贵又不好吃天哪。没人愿意在茶室工作,没人愿意继承家里这些不起眼的工作,总觉得只有在城市高楼里的就算不喜欢才是好的。就像摄影一样,替学校拍照的都不是专业。要就去拍模特,拍风景找什么的拿个大奖才显得自己出众。

人啊人,说来真惭愧,我何尝能做些什么,最后不也是一样呆在高楼里对着电脑日复一日的过日子。我相信啊,终有一天,所有一切都会回到原点的。不是所有东西越高越好,不是所有东西越电子化越好。没有最底层的人,你哪来的人替你建房子;你哪来的那么干净的街道厕所;你哪来的货物从工厂到超市。不要瞧不起这些底层的人,不要太过崇拜这些电子,没有他们你的生活始终感觉缺少了什么。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标题是其中一首我特别喜欢的五月天的歌。
昨天和朋友去唱歌时也点了这一首安慰最近的自己还有朋友。

我们做了一件或许旁人无法了解的事。故事有点长我也说不清,短短一句,那就是我们看不过我们的老板娘的做法就辞职了,原本长达15天的工作,我们在第10天就选择结束了。我想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朋友哭得稀里哗啦也要坚持把话说完的模样,不会忘记我一直颤抖的心脏,我口吃着什么都说不好的嘴巴。那一晚,好多人抓着我们说了好多话,都是一些生存游戏规则,生意场上的对与错。我,听得好难受。我还记得事情结束后,朋友对我说,他想趁自己还能任性的时候,做一些他认为对的事情。我也很感激,他让我一起参与了这件事。毕竟面对荒唐,残忍,无奈的现实,多少人能抛下利益只为忠于自己的良心?或许对于他们,我们还真的只是小孩在胡闹,我且不怪他们的不体谅。他们已经踏进社会那么久了,有好多事要顾全大局,有好多的责任在手上,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第二,我以前很喜欢的公司找我帮忙,原因大概是他们找不到实习生了。他们让我签3个月的合约,但是月薪只有1000。我的第一个反应就当然好啦,虽然薪水低了一倍多,但是能和他们一起上班真的很开心。我问了好朋友的意见,好朋友说喜欢就去,不用想那么多。再问了大学朋友,他们却不是那样的。他们对于我的薪水觉得太不公平了,而且也不保障我三个月是否会有就业机会,他们说我只是被他们利用了,叫我千万别回去。其实我已经答应了,问问朋友意见也只是想知道大家怎么想。听了大学朋友的意见后才发现,到后来还是我自己小孩子任性了一点。凭自己喜欢这一点就做了一个对自己非常不公平的工作。但是套回我朋友对我说的话,我就是想趁我还是这样的我的时候,这样的我没有金钱负担没有事业的心机,我还能任性的为自己喜欢的公司不计较金钱不计较什么职位回报真心的付出。

大概这些在人家眼里愚蠢事情现在不做,以后都不会做了。

今天去剪头发了,过程时我和理发师什么都没说。他在专心的剪我的头发,我在想我的决定到底对不对。一直到快要结束时,他问我,还没工作吗?我说下星期一就开始了。他只是像是看穿我内心的说:“不要害怕踏进社会”。我呆了一下,只是回答“嗯”。

嗯,不要害怕。


11.30.2017

“打开部落格,发现去年的今天我打了这篇文章。其实我有好多文章都打了却都没放出来。既然这篇是去年的今天,那么巧我就决定一字不改,只加了这几行开头以示标题上的2017不是打错。”

今天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这个学期的第七个星期,这个星期的第四天,现在的我在等待下堂课的到来,在学校电脑室带着耳机听着五月天《成名在望》。

句句歌词都让我想起为什么我会喜欢五月天。

找一個和弦開始唱 那故事遺忘的時光 起點是那平凡的成長 或初學吉他時 少年們 的模樣 . 那一年的舞台 沒掌聲 沒聚光 只有盆地邊緣 不認輸 的倔強 排練室的日夜 在爭論 在激盪 以音量去吞噬 無退路 的徬徨
.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 那成名在望 會有希望 或者是 無知的狂妄 那又會怎麼樣 「那又會怎麼樣?」 . 混跡過酒場的駐唱 才讀懂人性的尋常 背負過音樂節的重量 才體會每場仗 都仰賴 槍與糧 . 夢是把熱血和 汗與淚 熬成湯 澆灌在乾涸的 貧瘠的 現實上 當日常的重量 讓我們 不反抗 倒地後才發現 荒地上 渺茫 希望 綻放 . 穿過了 搖滾或糖霜 昧俗或理想 批判或傳唱 道路上 只能看遠方 最遠的地方 應許的他方 不停衝撞 . 看過多少臉龐 飛過多少異鄉 少年早已蒼茫 回頭望 我在何方 . 一站又一站的流浪 那旅館和空港 一遍又一遍的採訪 和攻防 一雙又一雙的目光 像監獄和高牆 牆裡的風光是不是 如當初想像? .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可會亮 那成名在望 是否風光 或者是 瘋狂的火光 那又該怎麼樣 「那又能怎麼樣?」 . While we were so young 我夢到當時 我們翻過牆 曼陀羅花 沿途綻放 我們光腳越過人間荒唐 . We're stupid but strong 放學的屋頂 像萬人廣場 從不多想 只是信仰 少年回頭望 笑我「還不快跟上?」 . 那路的起點誰能忘 那路的盡頭誰在唱 誰成名在望 誰曾失望 卻更多 的誰在盼望 . 那黑的終點可有光 那夜的盡頭天將亮 那成名在望 無關真相 如果你 心始終信仰 誰又能怎樣? 誰又能怎樣? . 「你就能飛翔」


最近,我做了一个决定。我把存了四年的钱都花在报名去美国打工度假去了。明年结束课程后,我就会前往美国打工三个月再旅游一个月。我还没向家人说这事情,但我想他们会支持我的。我已经长大,22岁了,我希望家人会相信并支持我的决定。我知道他们总觉得我不够成熟,不会照顾自己, 但是我想要证明我想要的我也会努力去争取。就算我在外面会受委屈,被欺负,至少这是成长必经之路,我不害怕。黑的终点会有光,夜的尽头总会亮。